汉语拼音文化津梁作者简介
周有光在汉语拼音文化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富,先后出版了多种书籍,发表了300多篇论文。在晚年,周有光仍然活跃于学术研究和著述,如在1997年出版的《世界文字发展史》、1998年出版的《比较文字学初探》等。他提倡比较文字学的研究,并在世界文字发展史中理解汉字的历史地位。
汉语拼音,作为一种最平凡且实用的信息传输工具,成为国际文化传播的桥梁,加速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步伐。
《汉语拼音 文化津梁》 三联书店,2007年9月 《朝闻道集》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3月版。(作者104岁新著)《文化学丛谈》 语文出版社 2011年1月版。
先生出过不少书,百岁之后,书更是越出越多,就像梁左说的:「假如一百岁的老头儿还能写文章,大约不管写什么,也不管怎么写都会有人看的」(《春晚十年》)。
汉语拼音谁发明的
1、汉语拼音的发明归功于法国传教士金尼格莱。他在1626年出版的《西儒耳目资》中,首次使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,这一做法是在利玛窦的基础上改进的。 从1958年秋季起,《汉语拼音方案》成为全国小学课程的一部分,开始在小学生中教授。
2、中国的汉语拼音发明者是周有光。周有光(1906年1月13日-)原名周耀平,起先“周有光”是他的笔名,“有光”后来成为他的号,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。早年研读经济学,1955年奉调到北京,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,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。
3、汉字拼音的发明者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。他在1605年的《西字奇迹》一书中,提出了最早的拉丁字母注音方案。 1625年,金尼阁在利玛窦的基础上,完成了《西儒耳目资》一书,这是一部关于罗马字注音的完整专书。 清末明初,出现了利用古汉字来表示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。
4、年2月11日,发明者:法国传教士金尼格莱。1958年2月11日,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《汉语拼音方案》。1958年秋季开始,《汉语拼音方案》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。1626年,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在杭州出版了《西儒耳目资》,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。
5、汉语拼音是周有光先生发明的。周有光是著名语言学家、文字学家、经济学家,通晓汉、英、法、日四种语言。早年专攻经济,赴日留学,50岁时,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,被誉为“汉语拼音之父”。
谁发明了汉语拼音?
汉语拼音的发明者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——周有光,1955年周老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。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。
汉语拼音的发明者是一个外国人,名叫金尼格。他在公元 1610 年来到中国,并在 1626 年写了一本名为《西中儒耳目资》的书中,首次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读音。
汉语拼音方案的发明归功于法国传教士金尼格莱。1958年2月11日,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了这一方案。 自1958年秋季起,《汉语拼音方案》成为全国小学生必修的课程。
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语言文学领域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
1、周有光,原名周耀平,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,是一位在语言文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。他的研究涉及语言文字学的多个方面,特别是在汉语拼音和语文现代化方面。 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 周有光先生是汉语拼音方案的核心制订者之一,他的工作推动了这一方案在国际上的认可。
2、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,领域十分宽广,研究的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化。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。周先生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,并主持制订了《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》。85岁以后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。
3、周有光的早期研究。1952年左右,毛泽东到苏联问斯大林中国的文字改革问题,斯大林告诉他,中国是一个大国,可以有自己的字母。后来,按照毛主席的指示,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开始研究制定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。 这时候。
4、岁之前,周有光是金融学家和经济学家,这以后他转投语言文字,被誉为“汉语拼音之父”。1950年之前,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有很多争论,周有光写了《字母的故事》,讲述世界各国字母几千年的历史。后来就决定采用罗马字母。
周有光的人物评价
年东方早报发表文章称:周有光先生是一位通达、乐观的中国知识分子。2015年中评网发表文章称周有光具有自由之思想,独立之人格,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历史进退,匹夫有责的情怀,以及宁静淡泊,生活清贫简朴,思想无比富有的生活态度。2015年人民网发表文章称周有光是一位通达、乐观的中国知识分子。
年人民网发表文章称周有光是一位通达、乐观的中国知识分子。2015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培成称周有光“思考问题很清晰,敢于说真话、说实话”。2008年的采访,周有光说了一句让我特别深刻的话:我不是汉语拼音之父,我是汉语拼音之子。这一点他是最清楚的,我十分赞同。
令人难以置信的是,周有光先生50岁以前是银行家;50岁到85岁,是语言文字学家,被誉为“汉语拼音之父”;85岁以后,是思想家。他的每一个人生角色都是如此华丽,每一次转身都是如此华美,都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。治学严谨 不怕别人批评,希望听到不同声音。
周有光老先生去世了,如何评价他的一生?
1、文化批评家解玺璋曾称赞周有光先生“心态很好”,尽管年事已高,他仍每天上网,关心时事,并对世事有自己的见解。在周有光112岁生日当天,众多网友通过微博向他发送祝福,然而谁也没能想到,这竟成了最后的告别。
2、年,周有光迎来了110岁大寿。在旁人眼中,老人依然在“与时俱进”。文化批评家解玺璋在接受采访时称赞周老“心态很好”。他表示,老人虽然处于高龄但却天天上网,喜欢接触电脑,对外面的事情了解得很清楚,也有自己的看法。
3、周有光老先生一生经历了诸多磨难,但是因受到母亲影响,信奉“船到桥头自然直”;遵循“卒然临之而不惊,无故加之而不怒”;坚持“不为身外之物牺牲自己”;明白“一无所有,也就一无所失”,练就了豁达、乐观品格。正因为如此,老先生才能在动荡浮沉的社会,坚持做学问到现在。